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EN

公司要闻

首页 > 综合资讯 > 公司要闻正文

技术创新与资本加持,共筑新型协同创新生态圈——华龙核电技术创新发展研修班之“技术创新篇”“金融资本篇”

发布时间:2020-11-26 文章来源:华龙国际

  11月24日至25日上午,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和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华龙核电技术创新发展研修班”开展了“技术创新篇”“金融资本篇”两个篇章的研讨,分别邀请了“华龙一号”工程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厂商及高校、金融企业等单位做主题分享。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李伟强主持会议。

  “技术创新篇”重点聚焦行业创新实践案例及成果转化。中核集团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梁岗岩介绍了“华龙一号” 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通过施工措施、工艺、工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缩短了工期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的良好实践和经验,为华龙一号“走出去”及后续项目施工提供了借鉴。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EUR项目设总商昌忠介绍了“华龙一号”欧洲用户要求符合性评估(EUR认证)相关情况和经验,历时三年、经历了严苛的技术审查于今年10月正式取得了欧洲EUR认证,“华龙一号”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得到认可,为中国技术落地西方发达国家奠定基础。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刘振忠、东方电气东方汽轮机研发中心项目总李进分别就本企业在“华龙一号”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制造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介绍,体现了大国重器和央企责任担当。清华大学转化院院长助理王玉柱介绍了国外知名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和经验,详细解读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以及清华大学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对促进核能行业科技创新转化提供了借鉴意义。

  在“金融资本篇”,大河资本合伙人王童、建行大学实验室主任徐捷结合其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理论研究,从市场的角度直击企业创新、科技创新的痛点,指出客户需求是创新之源,创新人才是关键,科技支撑能力是基础,体制机制是保障,领导重视是前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活力。王童指出过去的“风口”主要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创新,未来新科技创新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核电具有天然垄断性和自身庞大市场,将吸引行业内外各经济主体通过技术创新参与进来,如通过财务投资支撑科技创新,以社会资本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实现核电行业的更高效发展。徐捷介绍了建行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社会痛点、强化银行本质和社会责任的新金融发展战略,以新金融促进创新发展释放新动能,构建系统的信息化支撑,提升大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打造了创业者港湾、裕农通、龙信商、建行租赁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展现了传统金融企业通过创新实现新跨越、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新型银行。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核电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效能的提升需要各主体积极参与,不断注入创新驱动力。本次研修班通过对技术创新及金融资本两部分内容的交流研讨,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壁垒,发挥举国体制,通过政策链、创新链、资本链及产业链的融合对接,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金融”六位一体的新型创新生态圈,助力十四五期间“华龙一号”更大的发展,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减排目标和实现我国核电强国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文:李宜真、杨霁兰、宿健,图:戴俊)

相关链接: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